作者文章归档:章剑锋

知名房地产事务专栏作家

稳定房价未必能让百姓俱欢颜?


 

     建设部年前出台了《2006年工作要点》,工作要点里面谈到,在新的一年里,将继续贯彻落实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促进合理的住房消费,切实稳定住房价格。这份工作要点收到了好的反响,有媒体称,建设部的工作要点明确了要稳定住房价格,这将令民众俱欢颜。

民众是否俱欢颜,我觉得还有待推敲,不能光从字面意义出发,来一次未来无限美好的描绘。当前的房地产现状实在没法让人简单将“稳定价格”理解成是一件好事情。

在过去的若干年间,中国商品房价格以成倍数的形式上翻,为了控制投...

Read more

中国房地产最大问题在中小城市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房地产危机,这危机不仅仅只存在于几个大型城市,广大的中小城市同样受这危机的困扰。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了他们的月度监测数据,全国70个城市房价同比上涨又超过了6%,其中,新建商品房涨幅同比达到7%以上,而二手房价涨幅接近6%,维持了近三个月以来的高涨幅水平。数据表明,中国70个城市的房价涨幅并没有回落,而且呈坚挺态势。

需要提醒的是,在这份数据里面,过份注意一线城市的价格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值得关注的应该在中小城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二、三线城市。当前,中国二、三城市的市场形势正在步北京和上海的后尘,至少,他们都在走一线城市曾经走过的路子,他们的现...

Read more

中国房地产企业不够慈善


 

        60岁的李新道始终无法表现出足够冷静的姿态,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房地产慈善论坛”上,他是唯一一位被中华慈善总会以嘉宾身份从北京以外的地区邀请前来演讲的房地产商。在演讲中,这位辽宁开发商的措词显得异常激动。他说,“我认为需要救济的人还有很多,所以我们要发起更多的慈善活动。”

就在前一天,李新道带着钱去看望了一些身患残疾的抗美援朝老战士,这些老人的每人月生活费用是30元人民币,为此他说他内心很不平静。而在他的公司里面,7年来雇佣了一千多名下...

Read more

章剑锋:限购令影响不了租金


  就在商品房的高价格在限购措施之下无法维系之时,一些大城市的房租却在走高。据中介机构发布的数据,北京今年前7个月租金同比涨幅达13%。他们认为原因是部分购房需求转化为租房需求所致。

  不过,沉入其中细细梳理,便会发现这种非此即彼的归咎办法,驴唇不对马嘴,本质上源于主观臆想。即使截取目前这样非常态化运行的市场断面来看,租金变化实与调控所分散出来的购买需求并不直接产生联系。目前所有的限制性调控,用意皆在遏制和消除非自住性资金对于市场的围困,这部分资金一旦受制于政策壁垒无法进入和参与商品房市场运作,唯一可以选择的路径就是撤出,却无有可能再转入租赁市场。这是由他们的资金属性所决定的。自...

Read more

申明及其他


     从来不为业已发表的文章引起的任何分歧进行辩驳,因为日后会有陆续的文章就同一主旨进行更为详细的梳理、剖析和展开,从而完满。但是有些问题需要适时加以回应,否则容易引起误解,甚至是不必要的无端争议和诽谤。
     本周刊发在《上海证券报》个人专栏上的一篇稿子,引起了很大的歧议,甚至是非议。此篇稿件名为《经不起推敲的租房论》(http://house.people.com.cn/GB/98352/6479981.html),原题为《不靠谱的租房论》,各大网络转引之时临时改撰的标题五花八门层出不穷,这本不...

Read more

楼市拐点何时到来?


     批注: 显而易见,楼市拐点目前还没有出现,那些关于价格可能跌去多少多少成亦皆属空谈。但是,我并不能够保证,这个拐点不会比人们所预想中那样早早到来。一个前提是,如果中央政府对于楼市的合力围剿仍旧一度持续,并且不断有后续的严厉举措出台。当这种围剿将人们敏感而摇摆的神经彻底撕裂的时候,当所有支撑当前开发商集团和一整个扭曲价格体系的多股外部力量皆被推毁或陆续斥退。拐点的出现即为时不远矣。
 

    不仅仅是中国的主要城市,连一些非主要城市的楼价同比月增幅现在也已不再拘于以百分之几点的速度“碎步”推进,...

Read more

反囤地风暴要如何刮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一则《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以某种罕见的强硬口吻重申了当局既有的抑制囤积土地的精神,表示要坚决无偿收回闲置两年的土地,不符合法定收回条件,也应采取改变用途、等价置换、安排临时使用、纳入政府储备等途径加以处置。若土地不符合无偿收回标准,也要征取一定比例的闲置费,闲置房地产用地则要征缴增值地价。

    该则通知显示出,调控当局可能会有进一步采取后续措施的意愿,以便清理和整顿并不透明的土地供应市场,抑制日趋膨胀的土地价格,从而达到缓解房屋交易价格过热的目的。长久以来,存在于开发建设环节的大肆囤地...

Read more

拐点之后是什么?


     局部地区楼市交易的不景气迹象被业内发掘并推波助澜一番后,现时此种氛围已蔓延至更广泛地域。有舆论日前指称,包括珠三角、长三角甚至华北地区的一些城市在内,也面临着一轮楼市“拐点”。这促使很多业已支付首付款却又预期价格会进一步跌落的人纷纷反悔,不惜做出毁约举动。

    目前的“拐点”,不能仅仅被理解为调控政策高压所致。众所周知,政策带来的任何抑制都是有限的,不足以完全解释“拐点”现象。虽然最近一些政策力度充足,带有明显的剿杀意味,但这仍是次要之点。拐点形成的更主要因素,实际表现为资本操纵。

 &nb...

Read more

房地产商的危急存亡之秋


  

    3月份在南方休假,与诸多朋友谈起当前的房地产形势,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如果货币当局的从紧政策没有可能改弦易辙,不久之后,马上就会有一批开发商破产出局。

    据我所知,当下有许多中小开发商已经无法从银行那里筹到资金,只好从民间借高利贷,以此延续自己的辉煌事业。但是,高利贷并不是人人愿借,所以从前那些捂盘不卖、姿态颇高的开发商,现在转而要要放低身段委曲求全,希望通过一些折扣价去挽回本已绝望的购房者的心。算盘打得响,这样做可以在短时间内套回一些现款,以求度此危急存亡之秋。

  ...

Read more

专家凶猛


专家凶猛

 

——别了,房地产专家(上)

 

    再伟大的学说,也不免陷于一孔之见,不可能尽善尽美、无有瑕疵。因之,再伟大的理论家,也应该时刻谦谨,慎言慎行。其中道理说来简单,却不是人人可以做到。当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专家在共同的一方舞台上手舞足蹈的时候,奉行的肯定不会是这一准则。

    虽然没有什么伟大的学说,也缺少系统的理论建树,有时候甚至连一孔之见都算不上,但也就是在最近一、两年间,“专家”一词被普遍滥用。凡是就房地产问题发言的人,头上都被安了个“专家”的光环。这些光环,有一些是被别人安上去的,有一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