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华为:自主创造与拿来主义的精妙平衡
华为的业务涵盖了移动、宽带、光网络、IP、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领域,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是华为的生命。因此,华为在研发上也做足了功课。每年坚持不少于10%的研发投入,并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不断跟踪新技术、新领域,形成了华为特有的研发中心群。
然而,华为的知识产权价值观却并非“唯技术论”,而是在“自主”与“拿来”的商业杠杆之间寻求一种精妙的平衡。华为副总裁宋柳平说,公众应该在全球全球专利数据中注意到“华为榜样”背后的真相,那就是,华...
作者文章归档:桑百川
7、华为:自主创造与拿来主义的精妙平衡
华为的业务涵盖了移动、宽带、光网络、IP、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领域,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是华为的生命。因此,华为在研发上也做足了功课。每年坚持不少于10%的研发投入,并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不断跟踪新技术、新领域,形成了华为特有的研发中心群。
然而,华为的知识产权价值观却并非“唯技术论”,而是在“自主”与“拿来”的商业杠杆之间寻求一种精妙的平衡。华为副总裁宋柳平说,公众应该在全球全球专利数据中注意到“华为榜样”背后的真相,那就是,华...
4、奇瑞汽车:海外布局,辐射全球
奇瑞的发展速度让人惊叹。1997年,就在国内很多龙头企业为抢占国际市场的先机招兵买马之时,奇瑞才刚刚以一家股份公司的身份注册成立。顺应着这股全球化的浪潮,奇瑞发展得顺风顺水。2009年,奇瑞汽车实现整车销售50万辆,比2008年增长40%,连续9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连续七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2006年奇瑞被国家商务部、发改委联合认定为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2007年通过与美国量子等企业的合作,开启中国汽车工业跨国合作的新时代。目前,奇瑞正全面推进全球化布局,...
中国十大成功“走出去”企业
桑百川 法迎枝
在我国渐进式改革开放进程中,注定了国内企业必将走上在全球市场配置资源、谋求海外扩张和发展的道路。2001年,实施“走出去”战略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走出去”战略正式启动,中共十六大把实施“走出去”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对外开放从注重“引进来”发展为“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双轮驱动。
回望中国企业“走出去&r...
五大最失意的“走出去”企业
桑百川 法迎枝
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寻求“走出去”,在全球配置资源,既有成功案例,也不乏失败教训。这里整理出五大最失败的“走出去”企业,供读者参考。
1、中航油:投资期货,折戟沉沙
2004年底,曾被中国企业捧为“走出去”战略棋盘上过河尖兵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其60%的股权属于大型国有企业中国航油总公司),因总经理陈久霖在石油期权和期货投机中判断失误,累积超过5.5亿美元的亏损,并于2004年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风险
桑百川
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时刻,人们高度关注金融监管问题,希望找到协调金融深化与金融监管的方法,既要继续发挥金融创新支持经济发展的功能,又要避免再次发生类似金融危机的爆发。当人们努力改善金融监管,甚至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也在加强金融监管中取得进展之际,未来的世界经济将走向何方?回答这一问题,还必须探究这场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的实质。
许多人把这场金融危机归结于美国对华尔街的金融创新和投机缺乏有效监管。殊不知,这只是金融危机的表象,并非本质。这场金融危机的本质仍...
6月16日,《新京报》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昨天表示,加薪眼下会对中国就业有不利影响,但从长远看会对中国的就业有促进作用。“那些低层次的、粗放型的、仅靠外包、包工,仅靠挣劳务费过日子的企业,生产一双鞋挣几十美分、生产一个玩具挣几个美分,该转移就转移吧”,这是产业升级的过程。
报道中可以看出一些官员的逻辑:
第一,加薪短期对就业会产生不利影响,但这不重要。
面对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提高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