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付志雄

基本理念和哲学

  世界市场需要支撑它的功能构造;全球经济需要多种运行机制和驾驭它的社会主体。缺少了不同地域上有着历史文化根源的民族国家、区域集团及其发展需求,世界市场将变得离散;社会运行若没有相应的文化主体从中掌控,全球经济会变得失序。因此,在人类正待面对的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有必要为世界市场和全球经济寻找恰当的功能载体和互为对象的文化主体。用哲学的话语说,人的现实类生活需要有执掌自身历史命运的类属文化单元。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所有民族国家、文化类群,就是这样一种发展本体与结构单元。

  一个显见的发展事实: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变革的真正主体不再是从前的理性个体,而是不同地域上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所有国家(市场载体),和投身市场运作的类群个体及其文化类群(文化主体)。这样,分处不同地域、拥有自己历史文化的所有国家(类属文化单元),就以其作为市场载体和文化主体的双重资格,成为推进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思行于物的)社会践行者;人类正待面对的全球一体化进程,就通过不同文化类群及其把自身以类属的实践文化,将世界市场纳入新的发展轨道!

  据此不难做出大胆文化预设:市场经济是通过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民族国家及其实践文化,把他们类群个体和文化类群作为市场载体和主体的经济;这种实践文化必然是把人类作为一个类属文化单元的主体文化、运作文化。

  这样,市场经济就不再是无形之手,而是把不同国家中的类群个体、类群文化整体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结构一起的社会运行方式;它必然表现为这一文化类群根据它与同类相互类属的关系——在全球经济生活中凸显其独特的实践文化。因此,人类通过这类运行方式,可以从中发掘把自身以类属的生命价值;族群经由这种实践文化,则可构建不同文化类群与全球市场相融为一的社会主体资格。如是,置身这一运行方式中的世界经济,必然遵循类属原则;经由这种实践文化所拓展的全球市场,必然受控于人之为人的社会主体性关系。

  其中的道理说:既然世界经济遵循类属原则,全球市场凸显出受控于人的社会主体属性,那么市场经济作为人类变换自然活动的社会运行方式,就和不同地域上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民族国家及其实践文化关联一起。

  其意是说,任何国家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实践文化,都将在市场运作、资源配置的环节中,带有受控于它们文化类群的生命特质与文化属性。它集中表现为:物质信息和能在资源分布及市场走向上,同以人的存在关系、发展关系和社会主体性关系(简称人的三重关系)间的互构与相融。

  乃至市场经济一旦在类属于人的关系上功能凸现,所有文化类群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实践文化,便直接表现为对新型文化产品的系统发掘,和对人类生命维度的文化预设与功能再造。所以,从全球市场的这种文化性质看,市场经济还将成为有人的存在关系、发展关系和社会主体性关系型塑其中的经济。

  至此,市场经济的文化全貌凸显出来:它既是发掘人的社会生命价值的经济,也是对人的三重关系历史型塑的经济。概括说市场经济作为人类变换自然活动中一种通行的社会运行方式,它的科学运作与发展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现实命运和未来走向。

  以上文化推论告诉我们:随着市场经济在社会功能和文化性质上的改变,人类变换自然活动的社会运行方式亦发生同步改变。它给出这样一种哲学启示:

  1、任何与世界经济无涉、市场运作无缘的个人创造,都不是社会现实意义的自觉活动,均无法把他的创造力传递到人与自然交互一道的发展关系中。

  2、世界经济和全球市场,不是在抽象的自由市场经济中去运行,而是通过所有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生活——作为一个类属文化单元的实践文化来展开。

  3、类群个体总是相融在自己文化类群之中的生命个体、生产生活个体;他们生命欲求的发生、发展与实现,只在他们成为当下生产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运行载体和主体时(成为他们/它们时),方才以其相融于自己文化类群的社会运行方式来实现。

  4、欲想让人类变换自然的活动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类群个体在市场化运作中(微观层面上)注重‘以人为本’,还要在他们/它们文化类群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实践文化中(文化预设中)做到‘以类为根

如何渡过哲学迷乱、历史蒙昧的黑暗期?


          对  话 与 反  思

    Originally posted by zhengzi at 2009-3-29 07:42 PM:

    从网络哲学界以来,唯独佩服语境之外先生,中国哲学在他这里我看到了一丝希望。。

    但唯一的缺点就是有二:

    1,语言的跌宕性,脱离中国文本叙述方式,一般人不吃力阅读,可...

Read more

诡谲世界的奥秘


    全球一体化条件下,中国和世界正在经历一个特殊的历史转型期。这个转型期构成了怎样的诡谲世界拥有哪些无法开解的社会现象?当个人价值类群整体的发展价值发生重大历史冲突国家社会应该如何取向?当全球一体化以全新的市场化运作改变着整个历史进程人类社会应当确立怎样的普世价值及其发展含义这种普世价值能否引导所有民族国家迅速渡过历史转型的不应期?——对此,尽管本文不能给出完整答案,但它在对诡谲世界的冷静分析中,却提供一条开启人类发展理念的思路

       &n...

Read more

拯救哲学.复活辩证法——有益的网友对话


   

  大块的文章固然可以阐发较为系统完整的思想,简洁的对话更容易以小见大。这里把我和网友就辩证法的有关论辩和对话呈现给大家。或许对唯物辩证法的重新认知有所裨益。


  对话一:与时俱进的辩证法需要给出人类通晓它的社会途径

  以下是引用彻底唯物先生 在2008-12-12 13:30:58的发言: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学说,唯物辩证法认为宇宙是永恒运动着的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统一整体,并不断地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着,宇宙间万物的联系和运动规律...

Read more

哲学旨归


    当下哲学之发展,正悄悄远离理性个体,进入一个感悟交合、价值互证生命共思的时代。市场经济、信息社会、全球一体化和网络技术,为它构建了最初的发展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语言-概念、符号-逻辑、归纳-演绎分析-综合——不再是诉说哲学的唯一;市场运作信息社会实践文化生命伦理——正在扮演新的主角儿

    倘若
我们对此视而不见,面对变化世界依然固守“我思故我在”的哲学信条这哲学就只能是与世无涉、滞留人们头脑的抽象态。哲学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也只能...

Read more

观念文化与实践文化——人类哲学的历史分野



   
 当哲学成为东西方文化在各自价值取向上相互审度的对象,两者之间的差异,直接变为他们观念文化上的差异。

    若从中国的心性文化理解西方哲学,众多国人会把它说得一无是处(西方人笑了);若从西方理性文化去理解东方文化和哲学,人家会说咱的思想还混沌未开(东方人笑了)。就是说,对于不同历史文化的生命类群说来,他们的观念意识不同、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不同,社会个体培育其中的思想文化、哲学理念迥异。尽管作为人类个体,彼此在对周遭世界构成理性认知的关系大致相同,但是,只要不同类群整体之间存在文化差异,他们看...

Read more

社会个体——萌发知识的原点;体认文化——人类历史的局限


    此文系《市场经济——回归文化母体之路》的姊妹篇(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8/8/18/130837.html

 

    一说到文化,人们就想到历史传承而来、相容于人们生产生活、凝结于各种知识技术之中的文化种种。我在前文所谈的体认文化就属此类。体认文化既包括中国的心性文化也包括西方的理性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人和周围世界具体结合关系的体认文化范畴,对认知个体(主体)而言,所有体认文化均是对社会个体具有为我客观化性质的属人...

Read more

实践文化,一个最能反映人类思想深度的发展命题



    写在前面:本文的普世价值,不是揣在人们心中那种口惠而实不至的普世价值(观念价值)而是最终获得全面社会支撑使人民群众真正享有自由、民主和人权的一种实践文化(实然价值)。

    前者,来得太过简单,失去也非常容易。因为那不过是政客们蛊惑人心的把戏,是愚弄人的意识形态、文化心理和个人审美倾向上的东东。后者,则需要我们的民族团结一致进行艰苦卓绝的社会变革与创新实践。更需要把民主、自由和人权——纳入在社会变革进程之中建构在我们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社会改造与整体和谐之中预设在中华民族在全球一体化历史进...

Read more

社会转型中的自组织及其走向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期。这是一个新旧经济运行模式并存的时期,也是他组织和自组织交替变化的时期。本文从社会转型和运行方式改变的角度出发,对这一时期两种组织形式交替变化的情况,进行了社会梳理与概括,并在理性文化(体认文化)和市场文化(运作文化)的巨大反差中,对市场化运行方式的自组织及其走向,给出了哲学高度的文化预判。期指它成为引导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文化线索。


       &...

Read more

市场经济——回归文化母体之路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具有自主反射机能的经济运行体。它迎合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和跨国公司资源配置需要,配合国内市场培育、基本生存保障、推动社会发展、加强体制建设,利用自身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相对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潜在的消费市场——对来自国际社会的资本和技术迅速做出相应调整与回馈;并通过加入WTO、企业改制、政府转型、税制改革、制定和颁布相关政策和法律等发展步骤,把自身结构在全球贸易产业链,成为全球最大企业集团的生产基地。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利用了经济学上被称为的比较优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