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苏树华

高校教师,男,出版专著有:《中国佛学各宗要义》《洪州禅》《中国宗教与人生修养》《释禅波罗蜜译释》《悟心归元》《明心见性》《大话佛家智慧》《大话六祖坛经》《中韩禅学》等。发表论文20余篇。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元音老人修习心地法门。2000年,考入南京大学攻读中国哲学博士学位,主攻中国佛学。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应邀在韩国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中韩禅学。现在,在高校教授中国佛学方面的课程,在社会上,传播中国文化,实证自心实相,不定期地举办“克期求证”,以期达到明心见性、圆成佛道的圣贤文化目的。

二十四、供具随意愿


 

二十四、供具随意愿

【原文】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

【章旨】

悟道之人,变现自在。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译文】

‘我作佛时,国中菩萨,于诸佛前,自然呈现至诚之信,自然呈现解脱之愿,自然呈现放下之行。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释义】

问:如何是本佛?如何是诸佛?

答曰:体上而言,假名本佛。相上立意,假名诸佛。本佛是心体,诸佛是心相。本佛唯一,名曰清净法身。诸佛无量,名曰百千万亿化身。

以圆明宝镜作喻,圆明宝镜,即是本佛。镜中万相,即是诸佛。...

Read more

二十三、供养诸佛愿


 

二十三、供养诸佛愿

【原文】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章旨】

清净法身,化现十方。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译文】

‘我作佛时,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一食顷供养十方世界无量诸佛。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释义】

问:如何是“国中菩萨”?

答曰:国,即是自性之国。菩萨,即是自性妙用,即是自性庄严。国中菩萨,即是自性中的妙用,即是自性中的庄严。切莫把“国中菩萨”当作物理学意义上的某个世界中的...

Read more

二十二、一生补处愿


 

二十二、一生补处愿

【原文】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1]。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章旨】

回归自性,得不退转。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译文】

‘我作佛时,他方世界,一切菩萨,往生我国,皆得满愿,一生补处。除非随其本愿,神通变化,为众生故,乘大誓愿,积累功德,度脱一切,随缘应化,修菩萨行,遍供十方诸佛,开化恒沙众生,立于无...

Read more

二十一、三十二相愿


 

二十一、三十二相愿

【原文】

‘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1]者,不取正觉。’

【章旨】

悟道之人,清净庄严。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译文】

‘我作佛时,国中人天,圆满具足三十二相。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释义】

问:如何是“三十二大人相”?

答曰:佛教说的三十二相,这是个比喻,比喻心性上的清净庄严,比喻心性上的大人之相,而不是生理上的相貌端庄。

我们学佛,不可把三十二相当作生理上的相貌。若把三十二相当作生理上的相貌,那么,六祖惠能,又瘦又小,像个獦獠,则不具三十...

Read more

二十、欲生果遂愿


 

二十、欲生果遂愿

【原文】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1],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章旨】

持佛名号,反观自见。如是而行,必定往生。

【译文】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培植德本,至心回向,愿生我国。是诸众生,皆得往生。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释义】

问:如何是“闻我名号,系念我国”?

答曰:“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即是借着“闻我名号”的功德,思念我国,回归我国。

问:...

Read more

十九、临终现前愿


 

十九、临终现前愿

【原文】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1],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则非正觉。’

【章旨】

发菩提心,向自性道。妄想断时,即得往生。

【译文】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发心求道,勤修功德,至诚发愿,欲生我国,此人临命终时,我与圣众,现在其前。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释义】

一句佛号,要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妄念若起,亦不理睬,只管一心念去。如是而念,是名执持名号。口念弥陀,心想他事,或跟着妄念跑,此是念他事,此是念妄想,不是念弥陀。持名...

Read more

十八、至心往生愿


 

十八、至心往生愿

【原文】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1],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2],诽谤正法[3]。’

【章旨】

念念在觉,即得往生。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译文】

‘我成佛时,十方众生,欢喜信受,愿生我国,乃至十念,亦得往生。若不如是,则非正觉。除非行业五逆,毁谤正法。’

【释义】

问:如何是“十方众生”?

答曰:所谓十方,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东西南北,四维上下。物理学意义上的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在佛教里,这是个比喻,比喻我们的圆觉自性、遍含十方...

Read more

十七、诸佛称叹愿


 

十七、诸佛称叹愿

【原文】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章旨】

十方诸佛,悉皆赞叹。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译文】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诸佛,悉皆赞叹,称我名号。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释义】

问:如何是“十方世界”?

答曰:十方世界,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十方世界,而是心性学意义上的十方世界。心性学意义上的十方世界,就是这个圆觉净性,就是这个妙明真心,就是我们的心灵世界。我们的心灵世界具足十方,遍含万相,故称十方世界。

问:如何是&ld...

Read more

十六、不闻恶名愿


 

十六、不闻恶名愿

【原文】

‘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章旨】

自性清净,闻声清净。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译文】

‘我作佛时,国中人天,不闻恶名。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释义】

问:如何是“不善”?

答曰:善者,清净也,纯洁也。与此相反,不清净,不纯洁,是名不善。譬如《论语》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个“性”字,就是指这个自性妙体。这个自性妙体,人人皆同,个个无别,故曰性相近,或曰性相同。这个&ld...

Read more

十五、随愿修短愿


 

十五、随愿修短愿

【原文】

‘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章旨】

悟道之人,善法常住。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译文】

‘我作佛时,国中人天,寿命无量,除其本愿,示现有量。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释义】

国中人天,就是往生净土的人,就是回归自性的人。国中人天,诸上善人,人人皆以弥陀作自己,个个皆以自性作主人。是故人人皆是阿弥陀,个个无非无量寿。

问:如何是“修短自在”?

答曰:修短自在,并不是一个人愿意活多长时间,就活多长时间,愿意永远活着,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