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钟光亚

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对哲学、社会学及传统文化也有一定研究。原研究生导师。



QQ号993341112

老子《道德经》与企业运作之十


老子的所谓玄德与企业境界

老子称道玄之又玄,因而道的德行,自然就可称为玄德。那么什么是玄德呢?老子《道德经》第十篇指出: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五十一篇又讲: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复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意思是说,道受万物尊崇,德受万贵重,这不是谁命令,完全出乎自然。所以,道生万物,德养万物:生长、发育、成形、去害、护养、繁复。然而生育万物而不占为已有,畜养万物而不居功自恃,成长万物而不任意主宰,这就是道所具有的高尚品...

Read more

老子《道德经》与企业运作之九


老子的功遂身退与企业掌门

 老子《道德经》第九章集中论述了事物的极限,他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宝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意思是说:拿的东西过多,不如摆手放弃;揣的东西锐利,难于常保安全。金玉堆满堂屋,不能长久守住;富贵变得骄横,这是自遗祸患。功名遂愿之后自身就该退让,这是天然保全其自身成就的道理。这些论断体现了哲学的量度关系,超过一定量度就会适得其反。
  老子上述几个排比最终落脚在功遂身退上。这句名言后来逐渐成为政治身涯中的警句。那么企业的掌门人,怎样才能算是功名成就?才能...

Read more

老子《道德经》与企业运作之八


老子的“不争”观念与企业市场竞争

老子的《道德经》一书有四篇直接讲到不争
  第三篇老子讲:不尚贤,使民不争。意思是说,不崇尚个人的贤能,使民众不为之竞争。                           第八篇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本篇最后又讲:夫唯不争,故无尤。意思是说,上善之人若水。水的善良表现在滋润了万物,而不争其高低,总是处于大众所厌恶的低洼之地。最后一句是说,上善之人像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与之相争,故不会...

Read more

老子《道德经》与企业运作之七


老子的天长地久与企业生存

老子在《道德经》第七篇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里老子指出,天生存的时间很长,地存在的时间很久,天地生存之所以能这样长久,是因为它们不只是为自己存在而生存,它们是为了万物生存而提拱条件,这也就使自己能够长久存在。
  老子接着据此推断而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认为圣人处事,把自身摆在后面反而会先有所得,把自身置之度外反而自身会得到保存。
  老子再进一层推断指出: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这不正是没有私心邪念...

Read more

老子《道德经》与企业运作之六


老子的天地不仁与企业原则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有四篇直接讲到的问题。
  老子在第五篇集中讲,他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认为,天地不讲仁爱,让万物象刍狗一样自然往复;圣人不讲仁政,让百姓同刍狗一样自由生息。刍狗即用草扎成的祭祀用物,用它祭祀,不是爱它,用毕烧掉,不是恨它,这里不存在爱和恨。老子在此篇最后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实际上是反对宣扬的主张。
  老子在第十八篇和第十九篇又讲:大道废,...

Read more

老子《道德经》与企业运作之五


老子的谷神不死与企业的经营之道

 老子《道德经》第六篇,写了道的永恒和开天辟地的神奇力量。他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里包含四层意思;一是谷神不死即道是永恒存在的;二是道具有开天辟地的神力;三是道的这种神力是长久存在的;四是道的这种神力运用起来不用人的辛勤。这里我们看到,老子所讲的道,是作为天地之源并具有神奇力量的道。
  现今,作为企业,时刻也在讲道,时刻也在练道。不过这里所讲的道,是企业的经营之道,这里所谓练道,就是发挥经营之道的神奇功能。
  什么是企业的经营之道,总起来讲,无非就是三大规律,即市场的价格规...

Read more

老子《道德经》与企业运作之四


老子的道育万物与企业精神

 老子《道德经》第四篇最先直接提出道生育万物的观点。老子开篇就讲:道,冲而用之,域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接着老子阐述了道是如何养育万物的,他说: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思是说道挫其不利万物生长存活的锐气、排解其不利万物和谐生活的纷争;它和其照耀万物生长发育的阳光、融同于供养万物生存繁衍的尘土。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篇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把道描绘成生育天地万物的母亲,它具有无以伦...

Read more

老子《道德经》与企业运作之三


老子的无为而治与企业管理

无为而治是老子精彩的辩证思想,也是老子最著名的治理主张。
  老子的《道德经》八十一篇,其中十篇提到无为:
  第二篇,老子在阐述他的辩证思维时讲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意思是说圣人要想有所作为,就要做到无为
  第三篇,老子在讲社会治理时说:为无为,则无不治。意思是说社会治理做到无为,则没有治理不好的社会。
  第十篇,老子在讲到统治者品格时说:爱民治国,能无为乎。意思是说做到&l...

Read more

老子《道德经》与企业运作之二


老子辩证法与企业谋划

老子辩证法是老子对世界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贯穿于《道德经》全书,有关论述比较集中地见于第二篇。
  老子辩证法概括起来有如下要点;一、世界万事万物都有与之对立的一面,如老子认为美的对立面是恶,善的对立面是不善,即构成我们常讲的矛盾。二、一切事物都在相反的矛盾关系中,相互联系,互相依存,例如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三、一切事物都朝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例如有与无、生与死、弱与强、柔与刚等等(《道德经》第一篇、第十六篇、第七十六篇、第七十八篇)。四、人们价值判断以及行为准则,都要反相思考,例如处事要处无为...

Read more

老子《道德经》与企业运作之一


老子世界观与企业兴衰

老子的世界观,是老子对世界起源和演变的观点,它集中反应在《道德经》的首篇。

老子世界观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是“道”以及“道”与“名”的关系。老子认为“道”是世界本源,它生成了天地万物;“名”是世界符号,是万事万物的称谓。“道”和“名”都是永远存在的,然而“道”可用心领悟,但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名”可用语言来称谓,但会随万事万物演进而变化。

&l...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