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苏红青

本人:苏红青,安徽庐江人。1999年大学毕业,大专学历。在初中二年级上学期,我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去世,这给了我巨大的打击。父亲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头顶一片天,也是这个五口之家的精神支柱。父亲去世了,这个家庭陷入了地狱般的生活中,从实际生活,到精神层面的生活都如地狱般痛苦。母亲变得脆弱,变得迟钝,努力通过体力劳动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她不再太在意我们的生活,但她依然是一个好母亲。但我那个时候是不满母亲的。
    自父亲去世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里,我的生活都是非常痛苦的,心也是苦的。社会上有关联的人个个表现出某种迟钝和麻木,就像鲁迅笔下看客的那种迟钝与麻木。一个人死了,也就死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是一种“豁达的坚强”,还是一种麻木?
    我在很长时间里无法接受父亲的去世。在梦里无数次影像着父亲的生活,他在某处生活,只是与我们分隔。当梦到他与我们相遇,我的生活瞬间幸福。在那个时候,父亲就是我的幸福生活的保障,有他就幸福了。
    我的情感中,理性在一天一天成熟。真实是理性思觉探求的。父亲去世了。这是真实。而我的生活为什么与我的父亲如此相连呢?有的人,他的父亲去世了,他不是很高兴吗?比如杨广。还有的人不是盼着他的父亲去世吗?甚至还有杀了自己父亲的。我的精神为什么如此痛苦?仅仅是父亲的去世吗?我的精神信仰是我的父亲吗?
    在那些日子里,我总是回顾我的生活。我才刚刚二十出头,可我总是回顾我的童年、少年的生活,有时候苦苦思索生活细节。有好些生活细节都早已忘记了。这个回顾受到一个激发而强烈的,我在假设父亲在车祸前的一个生活轨迹的改变,他就会躲过不幸。
    从高三,我开始痴迷于阅读。大学的三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在1999年,我的思想获得了一个巨大的突破,我建立了实体主义哲学。这是我长期苦苦思索的结果。
     2014年,我基本完成了《实体主义哲学》初稿。

三十、价值评判体系


 

 

人与人类社会是复杂的,具有丰富的情感活动。当然,人与人类社会具有本质的形态趋向,人们在生活中所熟知的价值观就是对这些丰富的情感活动的思辨判断。价值评判体系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价值观,我们知道价值观对于人与人类社会的作用是重大的。但价值评判体系是什么?我们怎样给价值评判体系一个清晰的界定

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价值评判体系是存在的范畴,还是影象存在的范畴?作出这样的区分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它是横在我们认识价值评判体系前的一道无法躲避的坎。我们在生活中通常所说的大是大非,对与错,好与坏,无疑是价值评判体系的范畴,价值评判体系是一种思觉与思辨判断。在我们论述...

Read more

二十九、人与人类社会的平等与尊重


 

 

在前面的一些章节中,我们多次提及了人类社会的基本原则,即人的平等与尊重。我们为何要确立人类社会的基本原则呢?人类社会存在基本原则吗?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人们就一直在自觉地寻找人类社会的本质趋向,以及表述这样的本质,即作出判断,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本能。

我们已经获得了这样的认识成果,人类社会是人的关联构成的实体。尽管古希腊社会以来的西方文明一直循着苏格拉底哲学开创的认识途径,从人的内在属性出发,从人的角度理解人类社会直到马克思学说把人的本质界定为社会关系的总和才出现了分支。德国古典哲学的认识途径与古中国的哲学认识途径产生了交汇与源于古希腊社会的西方...

Read more

三十七、古中国民主的失落


 

 

狼孩的发现和现代教育的研究成果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成长具有阶段特性。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读书上学、跨入社会、结婚生子、建功立业,到终老病死,整个人生都是有阶段特性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征与人生课题。这些阶段特性是人的生命形态赋予的,无法置换,弄错不得。对于这个道理,我们早已了然于胸。人生的成长是不可逆向的,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在相对性上常常会困惑于转化的现象,把一些表象的可逆转化普遍化为一切现象。可逆的转化在很多种情况下都是可以的,但它不是原始的。我们知道人生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历史的变迁是不可逆的。还有哪些是不可逆的呢?

我们要有这样一...

Read more

二十八、国家与民族


 

 

我们知道,或者说我们已经了解了人类社会是什么,以及是由什么构成的。人类社会的构成来源是人的关联,但人类社会的变迁来源是什么?在历史的本质中,我们并没有直接探讨人类社会的变迁来源。现今的人类社会形态我们如今的社会形态,我们的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都是基于我们如今所处的社会形态,我们如今的社会形态是什么我们的认识常常是逆向的,我们对当下的社会形态感知最深。

我们仍然混沌不清,如果我们不弄清楚人类社会的变迁来源,我们是无法确切理解我们如今的人类社会形态,以及未来会怎样?对于国家与民族概念来说,相对而言我们比较清楚国家的所指,它...

Read more

二十七、历史的本质


 

 

人类创造了语言和文字,这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显著标志。尽管在没有系统的语言和文字之前,人类社会早已存在上万年,甚至几十万年,也留下了一些实物记录,这些实物记录包括了人的骨骼,是人类学十分注重的论据,但这些远远不及语言与文字。我们如今研究历史,依然依据文字记载追溯人类历史,比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和古希腊等历史,尽管也存在一些实物记录,比如古埃及的金字塔等,但这些只是作为文字记载的辅助历史资料。在历史资料中,文字记载具有无法超越的优势,是实物记录无法比拟的。当然,尽管文字记载具有广阔得多的内容,但依然不可能是无遗漏的,而事实上,文字记载历...

Read more

为什么要借钱还钱,以及借钱还钱绝非天经地义


 

 

人是群居的,这就需要我们探究群居的各种现象。自远古以来,人类社会一直以群居的形式变迁至今。除了群居,我们不知道人类是否可以独居。没有这样的历史,但有这样的特例。这个特例以一种人间悲剧的形式出现的,而且缺乏交流,我们不知道独居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狼孩算是一例。我想,独居者是痛苦的。隐居者并非独居者。

人的群居,我们称之为社会。她是人与人的关联构成的,包括了人与社会组织的关联。生活是我们对人存在形态的表述,人的一切以生活的形式展开。当人赤身裸体来到这个世界,他的生活就展开了。在别人(通常是父母)的照料下长大,渐渐成为具有独立社会能力的人。我们通常所指的人就...

Read more

二十六、认识与实践论


 

 

认识与实践是活动的范畴,是人与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活动。在物理学中,任何体都是运动的,这是我们无论从思辨逻辑还是实证上都无法否定的。绝对静止是不存在的,所有的实体都是运动的,都是变化的,都是存在形态变迁的,都是有历史的。这些运动,这些变化,这些形态变迁都是什么?运动、活动与变迁等都是一种概念的不同语词表述,其内涵是一样的。其外延所指也必定是一样的。物理学研究的对象与哲学研究的对象在实体外延范畴上是一样的,尽管哲学把人与人类社会区分了出来,并作为研究的核心对象,但人与人类社会依然是实体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把物理学中的语词与哲学中的语词在概念上统一起来。...

Read more

二十五、人与人类社会


 

 

我们很清楚,在认识活动中,认识是人与人类社会的认识,主体是人与人类社会我们迄今为止所有探讨的知识体系也都是人与人类社会所建立的。在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在研究对象侧重点上的,哲学中的世界强调了人与人类社会,而自然科学强调了自然与宇宙,尽管它们的外延范畴是一样的。因此,在哲学中,以人与人类社会为认识客体的知识体系在哲学中的位置就异常重要,这是人与人类社会对自我的认识自我认识活动中,认识的主体与客体重合。但这并不产生逻辑困境,反而产生明确的认识目的,哲学作为一门学科也是因此成立的,从自然哲学中分离了出来。既然是人与人类社会在认识,那么...

Read more

二十四、发展规律


 

 

世界是发展的,这是一种思辨判断,是发展规律的简洁表述。我们如何给发展规律作出一个界定呢?发展规律是对应实体在形态变迁本质趋向逻辑判断,是一种思辨规律。发展规律表述了实体形态变迁在影像上有一个确定的方向,这个方向就表述为发展。尽管我们对发展具有多种理解,但发展的本质特征是一个确定的方向。我们在哲学中或在自然科学中常常使用的因果规律,或者必然规律,事实上,这些与发展规律是逻辑一致的,都具有一个确定的方向,只是它们的表述不同而已。世界万物在形态变迁上的因果规律、必然规律与发展规律都是建立在实体的极限关联属性之上,或者说极限连续现象之上。我们很容易在某个个体...

Read more

二十三、规律有何作用


 

 

在前面的两个章节中,我们讨论了存在、影象存在、属性与规律概念,并且弄清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规律是影象存在的范畴,它的外延包含影象存在的外延之中。影象存在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规律概念精准得多。它与属性概念对应。思辨地说,概念是逻辑推演的内容,确定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就确定了概念的其它方面,比如作用或者说功能等。当然,我们的论述有时非得详实为好,这样便于理解。我们从规律的概念中直接获得这样的判断,规律是不存在的,它属于影象存在的范畴那么规律有什么作用呢?中国有句古语,信则有,不信则无。还有一句,心诚则灵。马克思哲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反作用。当然,牛顿第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