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丁志杰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金融学会理事,北京市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国际金融、发展金融、金融制度比较,《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效应与政策研究》、《国际金融》的作者。

迈向全体系金融监管新框架


    G20第一工作组在《强化合理监管,提高透明度》报告中指出,由于监管结构的分割和信息共享的法律障碍,一些发达国家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没有采取行动遏制过度冒险行为,没有重视受管制与不受管制的机构、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最终导致危机爆发。为了抑制金融体系中风险的过度累积,需要建立全体系金融监管新框架:作为微观审慎监管和市场一体化监管的重要补充,各国要加强宏观审慎监管。这要求改进不同监管机构的合作机制,赋予其金融体系稳定的职责,以及处理系统性风险的有效工具。这还要求有一个有效地全球平台,让各国监管机构共同评估系统性风险,并协调政策反应。

 ...

Read more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六点思考


    第一,人民币国际化是“早产儿”。从一种货币成为国际货币所需具备的条件看,可以说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并不成熟。但是货币的国际化是一个过程的概念,是在推动中逐渐完善的,也就是说具有内生性。我们看到其他货币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并不是在某一个时点就突然转为国际货币。基于过程的角度考虑,现在提人民币国际化并非没有条件。其次,在目前的情况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可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一个时机,包括现在主要国际货币的国际化也都借助了某个时机。每一次大的社会变革或是经济危机都会带来一些机遇,反观美元、日元等货币的国际化一定程度上都是社会变革和危机的产...

Read more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没有触及根本


丁志杰  刘琼

    早在华盛顿峰会举行之前,世界许多国家就纷纷对IMF等主要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提出质疑和指责,认为其缺乏独立性,且未及时就经济情况的恶化提出预警,对此次金融危机的蔓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G20领导人宣言中承诺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恢复金融市场稳定性和全球增长,并对世界金融体系进行必要改革。其中就包括对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

    G20第三、四工作组主要承担了此项任务,并在以下方面提出了对国际金融机构进行改革的建议:

    1、IMF改革。通过举债等形式扩充IMF的资金头寸...

Read more

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任重道远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凸显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重要性。如果说是监管不力导致危机爆发,那么监管国际合作不到位和全球治理缺失则是危机蔓延的重要根源。雷曼兄弟事件触发了金融海啸。20089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不仅将恐慌传递到全球金融市场,也使得各国政府手足无措,美国的次贷危机借此演变为全球的金融海啸,几乎所有国家都被卷进漩涡中。全球金融机构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正是这个潘多拉的盒子。作为一家投资银行巨头,雷曼兄弟在全球近50个国家设有机构,业务几乎覆盖全球。然而,对于众多的东道国监管者,雷曼兄弟如同黑匣子,只能被动应付,等待灾难的降临。

基于危机的教训,G20第二...

Read more

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方式选择


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水平的调整在两个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为进一步的机制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基本实现了汇率向均衡水平调整的目标。迄今为止,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已超过20%,反映人民币整体升贬值状况的名义有效汇率(按照国际清算银行的口径)的最大升值幅度也在20%之上。由于2008年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要比名义有效汇率高出3个百分点左右。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即期汇率呈双边振荡状态,同时远期汇率升水、贴水交替出现,尤其是进入12月份以后,还一度出现贬值压力。这些都表明人民币汇率水平已经接近均衡水平。

第二,基本解决了升值预期惯性的难题。在...

Read more

和先生在一起的日子


我的导师白钦先先生今年七十大寿,本来要赶回去庆贺,但由于事务缠身,没能成行。早就想着要在先生华诞之日,挂一篇文章记述和先生在一起的点滴,不想这几日忙得晕头转向,居然记错了日子,不知今夕是何日。准备洗漱就寝,突然看到手机里有庆华师弟的未接电话,才幡然回悟。弟子遥祝先生身体健康!家和事兴!

 

 

时光飞逝,光阴荏苒。二零零九年,先生从教四十周年和七十华诞,我拜于师门下十六载。在这十六年里,当年意气风发的先生迎来古稀之年,从学术新锐成就人人仰止的学界泰斗,而我也开始步入中年。在众人眼中,先生的形象几近固化:深邃的眼神,睿智的思想,爱国的情怀,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执...

Read more

后危机时代的金融变革机遇


    丁志杰  刘琼

    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金融环境、力量对比都发生了剧烈变动。200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以“自由的新生”作为自己总统就职演说的主题,在演说中他提到,“世界已然改变,我们也必须随之变化”。以往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主题多围绕美国“自由”、“民主”的国家精神;而此次奥巴马总统将重心置于“责任”与“变革”,其主题的转换恰恰反映出世界局势的变化。
  早在危机伊始,关于金融体系改革的呼声就已开始显现,并且在这近一年的时间内愈演愈烈。全球范围内,以两次G20峰会为代表,积极商讨国际金融秩序重构...

Read more

中央政府在港发债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财政部在外发债,金融机构在港发人民币债,都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中央政府将于 928在港发行60亿人民币债的消息一经公布,旋即引起广泛关注。因为意义非同凡响: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意义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又迈出重要的一步,显示中国坚定不移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秩序变革的态度。

国际金融危机让人民币国际化走到台前。200812月份以来,中国先后与6个经济体签署高达6500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20095月,马来西亚央行获得QFII资格;20097月,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工作启动;在出口买方信贷中使用人民币的尝试也...

Read more

《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能重塑世界经济秩序?


G20匹兹堡峰会上,美国利用东道主地位重弹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老调,将其列为重要议题并以峰会宣言的形式通过了《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美国的用意何在?这一框架重塑什么样的秩序?对中国有何影响?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美国的用意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发端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美国难辞其咎。特别是去年910月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海啸,并迅速导致世界经济危机,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不满,并纷纷要求改革现有国际经济金融秩序。G20峰会由此应运而生,并推动了相关领域改革,威胁到美国的经济霸权,而理亏的美国只能采取被动防守的策略。

此次重提全球经济再平衡问题,首先反映了美国策略的调整。...

Read more

危机中的学习机遇


危机不仅带来苦难,也孕育着机遇,其中包括学习的机遇。

危机是洞察经济规律的一扇窗。经济金融危机是一种极端的风险释放,是经济中风险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在某个薄弱环节集中释放出来。在危机中,经济现象以高度浓缩的方式展开,彷佛瞬间沧海变桑田。百闻不如一见。身临其境,亲历其景,更能真切、直观地感受到经济的运行。信息不对称、道德危害,是普通的经济学术语,对大多数学习者来说还是停留在教科书层面的知识。这场危机给了我们认知的机会,欺诈、操纵、滥用盛行泛滥,加上华尔街的贪婪,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信息不对称、道德危害的巨大破坏力,甚至国家层面的道德危害行为。

危机是经济研究的天然实验。与自然科学相比...

Read more